专业成长
专业成长 | NEWS FOCUS
看见信息来源:Admin  发布时间:2015-12-10
      (社区矫正项目组   李鸿波)孩提时代,我们看世界的眼光是简单而纯粹的,我们带着好奇心去关注身边的每一个人,没有自我判断,没有价值取舍。长大以后,我们有各自的成长经历、教育背景和职业背景,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尽相同,新闻人有新闻人的视角,法律人有法律人的视角,教育者有教育者的视角……而作为社工人,我们又是带着怎样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服务对象?在从事专业实践的过程当中,我们看见了什么?
      我是一名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社工,我每天所接触的,都是社区服刑人员,他们都以戴罪之身负带罪之名:抢劫罪、盗窃罪、故意伤害罪、危险驾驶罪……令人谈虎色变。由于缺乏对社区矫正对象群体的了解,在开展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之前,我和平常人看待他们的眼光没有什么不同:认为他们罪有应得,对他们感到恐惧、害怕,避而远之。然而,在一年多的专业服务过程当中,我看到了社区服刑人员群体不为人知的一面。
      45岁的阿容(化名),因盗窃罪接受社区矫正。一听盗窃罪,我们脑海里出现的可能是一个游手好闲、好吃懒做的人。恰恰相反,阿容是一个勤劳俭朴的中年妇女,一个月30天,天天都在工作。第一次见我时有些紧张,会谈过程中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:“我每天晚上三四点才能入眠,一时糊涂做出了这样的事,感觉无颜见人……”在后来慢慢的接触中了解到,阿容曾经在外地打工挣钱养家,而丈夫在家却好赌博、不务正业,且发生了外遇。阿容毅然选择与丈夫离婚,从此不再相信婚姻,单身至今。没有自己的家,没有归属感,孤独,彷徨,对未来的生活没有希望。
       43岁的阿忠(化名),因故意伤害罪接受社区矫正。一听故意伤害罪,我们脑海里浮现出的可能是一个穷凶恶极、蛮横霸道的人。但要让我用四个字去形容阿忠,我只能想到“忠厚老实”。阿忠是一个地道的农村人,为了养家糊口,来城里做点小生意(餐饮),用阿忠的话说,“出门在外靠朋友”,所以他对同行也是比较友好的,即便是楼道的清洁工,他也非常友善。然而,阿忠不擅沟通,也不懂得如何合理地宣泄和控制自己的情绪,因为公共资源的使用问题,与邻店的老板产生争执,一时失手将人打成重伤。阿忠第一次见我,双手发抖、低头不语的样子,我仍记得。
       38岁的阿健,因危险驾驶罪接受社区矫正。一听危险驾驶罪,我们脑海里出现的可能是一个醉生梦死、放荡不羁的人。阿健的情况却与想象中不太一样,他驾驶的不是奔驰宝马,是一辆三轮摩托车,那是他赖以生存的工具。他患有精神分裂症,由于儿时家里经济贫困,多次误医,因此多种疾病缠身。可以想象,阿健孤身一人,忍受着疾病的折磨,独自在这个诺大的城市求生,每天骑车三轮车到小巷子卖小面,夜深人静时收起小摊,喝点小酒,聊以慰藉,而后又骑着三轮车,独自回到即将拆迁的租住房。
      这样的案例,还有很多很多。或许,在谈到社区服刑人员时,依然有人会怀疑他们心理不正常、品行有问题、人格有障碍,因此选择唾弃他们、歧视他们、远离他们。而我,作为一个社工人,所看到的,是他们的诉求得不到合理的表达、需求得不到应有的满足、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。在这里面,有社会制度的因素,有家庭环境的因素,有个体认知的因素……而我们社工人所能够做的,首先是将其看作是一个与自己有平等价值的人,是有能力改变且有能动性的个体,而后,才能够利用我们的专业方法,助人自助。

电话:023-63515720 电子邮箱:DQSGJXY@163.COM 机构地址:重庆市渝中区大溪沟街道华福巷53号书香苑小区1楼重庆市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 RESERVED技术支持:纳贝科技    备案号:渝ICP备1800923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