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社区矫正项目组 陈方圆)岐言(化名)因开设赌场罪接受社区矫正2年,约好十点钟面谈。十点过,岐言并未出现,司法所工作人员电访核实,岐言记错了时间。十点半,岐言准时出现,化了妆,妆容得体;头发打理得很服帖;着长裙,白色中跟皮鞋,举止优雅;看见我们后面带笑意,身上散发着幽幽的香气。
此为社工与岐言的第一次面谈,社工首先向岐言表明了身份以及会谈目的,岐言表示理解,也大概知道社工是做什么的。社工将上一次的心理测量结果告知岐言,她的身体状况很好,只是有轻微抑郁、强迫症状,社工解释了抑郁、强迫的心理特征、可能的外在表现。岐言说自己确实有一点强迫症状,一天要洗几十次手,“比如说我拿了遥控板看电视,我再去拿水杯时我就要洗手”说着给我看了她的手,岐言的手掌心退了皮,有些地方破了,渗出了血。她也看了医生,医生说这是湿疹,也和洗手有关系,建议岐言少洗手,可以用白醋泡一下。社工笑问:“那么,医生的医嘱你做到了么?”“洗手这个我还是以前那样,我有泡醋,不过泡完醋又觉得不舒服,然后就又洗手。”社工继续问:“你什么时候有经常洗手这个习惯的?”“很多年了。”社工:“除了洗手,你还有其他什么习惯么?”“我也是特别爱洗澡,只要进出家门都会洗澡,朋友只要打电话知道我回了家,就知道约我出去玩就没希望了。”社工:“那真是挺有意思的,对了,你刚提到你的朋友……”会谈往后,便谈及岐言的人际交往、家庭、日常生活。
岐言自述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,自身家境并不差,有丰富的人生阅历,每一份工作都有近十年的工作经验。现在自己也开了一家公司,家里兄弟姐妹5个,自己是最小的那一个。“我有看您的档案,您是和您的母亲、儿子生活在一起的,您儿子的姓和您一样,他是和您取一个姓么?”“是。”“那您目前的状态是?”岐言并没有立即回答:“我目前的状态是单身,孩子一岁的时候我们就离婚了”。原来,岐言离婚了之后一直单身,自己将小孩抚养大,现在儿子已经成年,在市里读大学。岐言说起自己的儿子,特别开心:“我儿子现在就在我的公司里上班,帮忙开车,在外面读大学时,儿子每天都会给我打电话,我们朋友看了都特别羡慕。”社工:“听得出来您儿子是一个特别贴心的人。”岐言说起儿子,眼睛里闪着明亮的光:“是啊,我们儿子出去玩,他会给全家人带礼物,都没给自己买什么;上一次去香港玩,买了大包小包的药品回来给我,还说那边的药好……”言谈中,社工得知岐言的家境较好,家庭经济水平较高,亲子关系、家庭关系融洽、亲密,因而说起她犯的错,岐言显得很是懊丧。
岐言说,自己的一个朋友开西餐厅,餐厅经营不太好,于是就找了她,他们就找人在餐厅的包房里打牌,打得很大。岐言自己并不打牌,因为总是输,倒常在网上赌博性质的百家乐里面玩,别人看了觉得有趣也让岐言推荐玩,岐言帮忙开了账号,还借了钱,最后被查出来,岐言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违法。社工问:“那你应该知道自己在网上玩得百家乐是违法的吧?”“嗯。”社工:“而你借钱给别人玩你认为这并不违法?“”是的,我当时不知道。“因为这个事情,岐言在拘留所待了几个月,如今在社区服刑,岐言的行为举止也变得很小心翼翼。
在本次面谈中,不难看出,社工并未在会谈初期就将问题聚焦在案主的犯罪认知、犯罪行为上,而是首先表明社工的身份及会谈目的,取得案主对社工的基本认知。紧接着,社工从心理测量结果入手,反馈案主近期的心理状态,由此展开话题,通过关心案主的身体状况、家庭关系取得案主的信任。同时会谈引导中,发现案主干练、坚强的外表下母性、温柔、随和那一面。由此逐渐打开案主的心防,此时,社工问及案主的犯罪细节时,案主才能较为真实地反映自己的犯罪认知、犯罪态度及犯罪行为,社工也因此可以更为客观地评估案主的再犯罪风险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