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成长
专业成长 | NEWS FOCUS
叛逆的孩子也是发光体信息来源:Admin  发布时间:2015-11-19

(社区矫正项目组  黎键)

初接触:叛逆的孩子没法儿管

2015年1月29日,社工接到司法所电话,内容大概是有一位新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前来报到,让社工准备接案工作,进行会谈以及评估工作。社工到达司法所的时候,司法助理员正和一位40岁左右的中年男人谈话,旁边坐着一位低着头,抠着手指头的男孩子。会谈室很安静,社工走进去的时候,小男孩抬起头看了一眼,转而又低下头去。

在司法助理员和男孩的父亲对话中,社工了解到这个男孩叫晓糖(化名),今年刚满16岁,2014年8月18日因伪造印章罪被判缓刑,接受社区矫正。孩子的父亲说晓糖从小就很叛逆,不好好读书,到初一便辍学在家,无所事事,整天蜗居在家里打游戏,后来家里没办法,将晓糖送到某高级职业技术学校,该学校是全军事化管理,非常严格,家里人希望这所学校的管理能让晓糖懂事,好好学习。但是天不遂人愿,晓糖在学校仅仅上了三个月便主动退学。后来的一年时间里,晓糖跟着父亲一起做房屋装修的工作,但也没有坚持半年就“出走”了。直到2014年8月的时候,晓糖的父亲才接到派出所的电话,得知晓糖因为犯罪被拘留了。晓糖的父亲在会谈中连连摇头,唉声叹气,强调家里也没有办法管他了,只希望晓糖能吸取这次的教训,以后好好做人。

晓糖在父亲的叙述过程中,晓糖始终低着头,一言不发。当司法助理员例行程序,对晓糖进行宣告时,我们发现晓糖对自己的犯罪事实、矫正期限一概不知。内向、沉默寡言、叛逆是社工对晓糖的初步印象。司法所规定晓糖每周三定时报到。于是,社工在第二周再次见到了晓糖。这一次,司法所安排了社工与晓糖单独会谈。与第一次不同,晓糖似乎放松很多。社工进行了自我介绍,与晓糖聊最近的生活状态和爱好,很快,社工与案主建立了良好的关系,会谈气氛非常的轻松。晓糖不像第一次那样拘谨,并且亲切的叫社工“姐姐”。随着会谈的深入,社工对晓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。

再发现:叛逆的孩子也是贴心的“小棉袄”

晓糖前后辍学两次,其父亲在谈到这一点的时候连连摇头。第二次再次聊到学习的时候,晓糖告诉社工说自己小学的时候数学非常好,那时候爸爸、奶奶都非常的开心,常常鼓励晓糖,认为晓糖一定会顺利上初中、高中、大学。然而,上了初中,晓糖开始变得不喜欢读书,晓糖说自己怎么也读不进去了。社工问晓糖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。晓糖说自己很想为父亲分担工作,为家庭尽一份责任。原来,晓糖从小跟着父亲,看到父亲早出晚归,非常辛苦。后来继母为家里添了一个小弟弟,家里的开销一下子就大了……聊到这里的时候,晓糖说:“爸爸希望我学习环境好一些,所以把我送到比较好的学校学习,学费很贵,但是爸爸还是坚持送我去了。”每个月晓糖都会放假回家,看到父亲疲惫的身影,晓糖在心里也变得焦虑。晓糖说,初中的课程不像小学那么简单,特别是英语,自己怎么也学不进去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晓糖下定决心离开离开学校,出去打工。

“你后悔过吗?”社工问晓糖。

“每一个出来工作的人都会羡慕在学校的学生。工作真的很辛苦,但是我不后悔。”晓糖笑着告诉社工。

晓糖目前在一家纺织厂工作,工作环境差,灰尘较多,所以很多人都有吸入性肺炎。此外,工作时间也比较长,也常常上夜班。虽然晓糖在言语中透着遗憾,但是他认为他很满足当下的生活。

“现在我不必向家里要钱,工资绰绰有余。” 

“我是奶奶一手带大的,现在奶奶老了,身体不好,每个月我会定期去看望她并给她老人家1000块钱”。

晓糖在描述这一段的话的时候表情柔和,始终面带微笑。在常人看来,一个不爱上学甚至被拘留的孩子也许是“离经叛道、游手好闲、不务正业”的形象,但当我们真正走进他们,去倾听他们内心的时候,才发现他们也有独立的思考,想法需要被尊重,叛逆的他们也能给人带来暖暖的能量。

深介入:叛逆的孩子正在悄然改变

谈到青春期,我们常常会想到“叛逆”,这大概也是让许多家长头疼的一件事情。晓糖的父亲觉得晓糖很叛逆,已经不知道如何管教。社工在第三次会谈中了解到,晓糖在工作之余喜欢上网玩游戏,在游戏中认识了一群游戏好友。在游戏中,他们一起做任务,相互开玩笑,彼此倾诉心中所想。慢慢的,他们从游戏好友变成了现实好友。

“晓糖,除了游戏,你还知道你朋友们其他背景吗?比如工作和家庭状况?”

“不是特别清楚。”

“那我很好奇是什么让你特别信任他们?”

“在我出走的这一段时间,他们特别照顾我,把我当哥们儿一样。和他们在一起我特别的放松。”

经过会谈的深入,社工了解到案主离家出走的原因是因为在家里他和继母难以相处,觉得压力特别大。晓糖自述其继母的行为让自己难以忍受,如缺乏家庭责任心,花钱大手大脚等等。他把这些心事告诉了网上的朋友,并获得了倾听和开导。社工在这一次会谈中并没有过多的追问和质疑他的游戏好友,转而更多的了解晓糖的家庭历史以及家庭沟通模式。

“你阿姨(案主称其继母阿姨)现在没有工作,那会做家务吗?”

“会的。做饭、洗衣服。”

“你的衣服她也会洗吗?”

“会洗……”

会谈中,社工发现晓糖对继母的不满主要在于过分关心、关注、担心自己的父亲,而对继母有过高的要求和过多的苛责。社工循序渐进,以优势视角的角度,让案主发现其继母的优点,并谈到其继母在家庭中的角色和付出对其父亲的帮助等等。晓糖在会谈中渐渐释怀,眉角也舒展开来。社工建议晓糖在生活中多去观察继母的优点,体会继母对自己、对母亲的关系,并将这些感受记录下来。

改变并非一蹴而就,每一次面谈后晓糖对重新认识其继母都非常有信心,但在下一次的面谈中晓糖就会抱怨说:“这太难了,每一次跟继母讲话都觉得很别扭。”社工不断鼓励案主,并打算进行一次家访。2015年3月,社工在春节后再次见到了晓糖。本以为案主会开心的分享自己春节期间的趣事,但是晓糖沮丧的告诉社工自己怀着期待的心情和母亲见面,但是母亲和自己很少说话,感觉很生疏。社工在倾听、同感的基础上帮助将焦点转移到现在的家庭情境中。

这一次的会谈非常有效,因为在一个月后,晓糖告诉社工自己会带继母去逛街,会帮助继母和商贩砍价。同时,在继母忙于家务的时候,会帮助继母照看小弟弟等等。虽然偶尔还会发生不愉快的地方,但是晓糖告诉社工:“父亲离不开她,家里需要她照顾。”话语虽然含蓄、生硬,但是能够看到晓糖为了父亲、为了家庭而慢慢发生的改变。

社工接触到很多社区矫正青少年服务对象,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稳定,所以他们常常在行为、思想等方面表现出不确定性。我们在认为他们叛逆、不听话,常常带来麻烦的同时,我们也许忽略了他们行为背后的真正想法。而这种想法的真实性需要我们在陪伴他们的过程去发现、挖掘、引导。而当我们真正去理解他们的时候,每一个叛逆的孩子都是发光体。

电话:023-63515720 电子邮箱:DQSGJXY@163.COM 机构地址:重庆市渝中区大溪沟街道华福巷53号书香苑小区1楼重庆市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 RESERVED技术支持:纳贝科技    备案号:渝ICP备1800923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