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社区矫正项目组 陈方圆)阿菜(化名)是社工接触一年多的一位案主,和社工年纪相仿,同属80后,初期评估报告显示阿菜没有明显的再犯罪现象,有稳定的工作、家庭及业余生活,社会功能正常。但唯一值得注意的是,阿菜在会谈中不敢直视社工,对于社工的提问也总是“欲言又止”,因初期评估阿菜适合一般管理,社工针对阿菜主要采取动态跟进的方式进行服务。
第一次面谈,谈及因何被判社区矫正,阿菜并不避讳,非常坦然的讲述了交通肇事的事发经过、处理过程及当时心理状态。经面谈,社工初步评估案主的心理弹性较好、在面对危机事件家人处遇方式积极得当,未给案主带来过多负面影响。社工在这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认同、支持。
第二次面谈,社工持续跟进了阿菜的工作、家庭、生活状况,补充基本资料。阿外语言表达坦诚但非语言表达非常拘谨,不敢直视社工。持续的两次面谈,阿菜一直保持很审慎的状态,无法深入会谈,为此,社工邀请阿菜参与近期开展的人际沟通小组活动。在小组活动中,社工发现阿菜有了很大的转变。
在街道开展的人际沟通小组以人际关系中重要的亲情、友情为主题展开小组,通过分享,社工引导,组员的相互鼓励支持,使小组达到了很好的互助效果。阿菜很勤快,帮社工端茶倒水,渐渐在小组中表现活跃,听到相同的话题,相似的经历也忍不住回应,对社工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观。
参加完两次小组的阿菜,在第三次面谈中,精神状态特别的好,“国庆嘛,生意做的比较好,抽空陪女儿逛了动物园,和老婆去了洋人街……”言语中难以掩饰的开心,许久未见社工也并不觉得陌生,司法所工作人员也称赞阿菜矫正期间表现的好。
阿菜坚持参加了每一节的人际沟通小组活动,第四次见阿菜,阿菜在社工面前已经表现的很自然,闲谈式的聊起最近的工作生活、父母妻儿,社工静静的倾听……聊到最后,阿菜说“我记得,我有存你的电话号码,你放心,有问题一定会找你。”阿菜的改变司法所的工作人员也看在眼里,积极参与社区活动,志愿献血,我们都高兴阿菜能有这么积极的转变。目前,司法所工作人员正商量着给阿菜申请减刑。
在个案面谈中,限于会谈的封闭性,案主所观察到的社工很有限,加之对社工这一职业身份的认知度低,案主很难真正意义上的接纳社工。而小组社会工作是一个更为开放的专业服务,在小组中,每一位组员都可以通过社工的表达、引导、与组员的互动,对社工有更为直观的了解,在更为轻松愉悦的小组关系中社工与案主进行交流,进而深化个案中的专业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