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社区矫正组 黎键)每一个人从呱呱落地开始,就开始了他的人生之旅。有些人比较幸运,有幸福的家庭、满意的工作以及朋友的信任与爱戴;然而,也有一些人,出身贫苦,缺少资源,为生计奔波劳累。案主康舒(化名)就是这样的一个人,在不断打拼为了更好生活的时候,走上了违法犯罪的不归路。
康舒,今年已经60岁了,在他准备安度晚年的时候,却因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被判缓刑三年,接受社区矫正。记得在刚刚判刑的时候,康舒满腹抱怨法律的不公,认为自己所犯的是“小错”,而三年的缓刑太严重。在抱怨的过程中,康舒的情绪越来越激动,对自己的不幸经历开始泛化,夸大。
“我很丑,也不温柔,我是上天的弃儿”
康舒向社工倾诉他年轻的时候的生活:自己之所以30岁以后才结婚,是因为自己很丑、很矮,早年便已经秃顶;正值上学的年龄遇到文化大革命,中断学业,文化程度低,也没有正式的工作……20多岁的时候,身边的人都已经陆陆续续成家立业,但没有姑娘看上我,因为我一事无成。
“现实太黑暗,我去哪里寻找光明”
40余岁的时候,康舒帮助自己的亲戚打理一家修理厂。作为修理厂主管的他,经济收入开始得到改观,一家人的生活慢慢好转。但好景不长,由于竞争压力以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,修理厂的生意每况愈下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康舒把修理厂交给一个朋友崔仁打理,每年收取一定百分比的利润。康舒激动的抱怨着:“法律就是针对没钱没权的老百姓,社会的现实就是这样的不公。”
情绪不稳的康舒每次见到社工都非常激动,倾诉自己不幸的人生经历。前3个月里,社工主要以倾听、同感为主,帮助康舒宣泄自己的情绪,同时运用焦点转移的方法帮助案主缓和情绪,用优势视角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过往。在持续辅导6个月后,康舒情绪得到有效的调节,表达更加趋于正向。在第7个月的时候,康舒在认识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。
“麻烦就是天使,感恩不幸的过往”
在后期的辅导过程中,康舒不再像以前那样自怨自艾,而是开始享受生活。他收集了很多关于晚年养生的资料,与妻子一起研究制作养生食谱,并把这些信息分享给社工以及其他的社区矫正人员。对于现在的社区服刑,康舒更是有感而发:“失去自由才知道自由的可贵,现在我很珍惜这样的自由,我可以好好的陪我的家人,享受我的晚年生活。”